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女儿订婚父母说些什么?(女儿订婚爸爸说些什么)

10月28日,四川省叙永县法院

向一起彩礼纠纷案件当事人

发出了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

原因竟是父母为未成年女儿订立婚约

没想到,都2021年了

“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这种现象

依然存在

虽然在古时有包办婚姻的风俗

但时过境迁

如今早已提倡婚姻自由

同时按照我国法律

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是违法的

事情原委如何?

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1年,还在包办婚姻?

2020年,刘某听说同村雷某某、邱某某未成年的女儿邱某甲初中毕业后闲留家中,考虑到自己儿子张某尚未恋爱,就请托同村村民柯某到雷某某家说媒。在取得雷某某初步同意后,刘某将张某从广东叫回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老家,安排张某与邱某甲见面。

其后,双方家长开始为二人议亲,雷某某收取张某彩礼8万元。张某和邱某甲订立婚约,两人同居生活。二人同居期间,张某进厂上班挣钱负责二人生活开支,邱某甲则闲留出租屋内,未上班也未打理家务,二人饮食靠餐馆就餐或点外卖。

2021年7月,二人性格不合分手,7月底小张将小邱送回其父母家中,双方因彩礼返还事宜未达成一致意见诉至法院。法院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女方退还彩礼8万元。

所谓“婚姻”无关爱情,原来只是一场父母拉郎配的闹剧。

法律如何规定的?

我国法律规定,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才能结婚。同时,婚姻自由,不得包办婚姻。

《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作出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父母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此可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其实,早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其中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71年过去了,在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取代了《婚姻法》,《婚姻法》同时废止。如今,民法典用白纸黑字再度强调禁止包办、买卖婚姻。

所以说

父母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万万使不得!

为何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订婚?

首先,未成年人订婚行为更会对女孩成长带来巨大影响。未成年少女不谙世事,身体心理条件都尚未成熟,过早建立婚姻关系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和后续发育,同样也会增加下一代患病几率。

其次,未成年人尚未建立正确、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不懂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极易陷入困境而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最后,未成年人提早订婚、甚至早育,更会荒废学业,影响其成长成才。过早地失学辍学而选择结婚生子,会让未成年人错过人生中最关键的学习机会,未来将面对的是与社会巨大的知识鸿沟,进而带来的是沉重的家庭负担、身心压力。

婚姻不是一句口头的承诺,也不是几万元彩礼就能随意决定的。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更不能理所当然摆布孩子命运,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真正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治“病”除“根”

如此新闻令人扼腕,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场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的闹剧竟是因彩礼纠纷被曝光,背后残存的早婚旧习俗,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乡村法律意识的淡薄和价值观的错位令人震惊。都2021年了,还在为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嫁女换彩礼的父母也着实未尽到监护人的责任与义务。

其实,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受旧习俗压力、金钱诱惑等因素影响,早婚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为了收彩礼索取钱财,有的则是为了早点出嫁节省家庭开支。

于是乎,不少人打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幌子,念着“卖女求财”的生意经,把孩子推进了包办婚姻的火坑。

像小邱一样,被父母“早嫁”的女孩不知还有多少?如果不是因彩礼返还撕破脸,又有多少包办婚姻成为沉默的悲剧,不被看到?

以前,谈及包办买卖婚姻,人们常用“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清官难断家务事”等说辞,替父母打掩护。如今,这一套说辞行不通了。文初提到女方父母收到的一纸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这来得正是时候!

今年10月23日,《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自此,家庭教育从“家事”正式上升为“国事”。依法带娃,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都是立法的题中之义。法律明确规定,公检法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父母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对其予以训诫,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由此可见,尽管开具指导令的事由不一,导向却殊途同归,那就是用好法治利器,给不合格的父母立规矩、划定职责红线。

今天依旧存在的未成年人早婚现象不断提示我们,未成年人保护任重道远。如何杜绝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家庭监护缺失问题,让监护人担起“好父母”的责任,需要法律的规范,同样需要普法教育的努力。

亲情本该最纯粹、最干净

别让利欲熏心的算计

打破温暖深厚的情感

来源|潇湘晨报、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上海热线、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