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12年是什么婚姻?(结婚12年属于什么婚姻)

1938年3月,国民党组织师长以上的将领在武昌集训,桂系军阀重要领导人"小诸葛"白崇禧要在会议上发表《军队政治工作与群众政治工作之关系》的演讲。

他将主题告知自己的三名秘书,限他们在一周之内完成演讲稿。

白崇禧十分重视此次演讲,想要从三份稿件之中挑出最佳的一份,也有考验三名部下的意思。

秘书谢和赓在收到任务之后,并没有马上动笔,而是以机密方式联系了李克农,请求他给予协助。

原来谢和赓是我党的秘密地下党员,他现在潜伏在敌人的心脏,需要完美完成这项任务,以获得白崇禧的信任,李克农很快给他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谢和赓用了两天两夜研究透彻,写下初稿,交给了李克农,第二天李克农就将已经改好的演讲稿交给了谢和赓。

谢和赓打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都是红色的笔记,心中又羞愧又感动。

李克农告诉他,这篇演讲稿是周恩来同志连夜修改的。周恩来用红笔删除了千余字,他还让李克农提醒谢和赓,政治训练原则、方法和我党太过相似,必须删除,原稿之中指责国民党中央军脱离群众和政治部工作的缺点,也不适宜在会议之上从白崇禧的口中说出来。

谢和赓回家之后仔细研究,经过周恩来修改的稿件,更加贴合白崇禧作为军训部长的地位。

他赶紧将稿件重新誊写了两份,烧毁了周恩来改过的原稿,并且送到了白崇禧的办公室里。

白崇禧一直没有告诉三名秘书用了谁的稿子,训话当天,白崇禧通知三人一同前往。

白崇禧没有带稿纸训话,但谢和赓听出来,他所说的每一句都和自己的演讲稿一样,台下坐着的可都是师部以上的高级干部。

图|李克农,1937年摄于西安红军联络处

当白崇禧正在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秘书而洋洋自得之时,哪会想到自己的演讲稿竟是由一名地下共产党员所写,是由周恩来亲自修改,字字句句都在向国民党军政高官们灌输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抗日救亡的思想。

之后,谢和赓再见到李克农,向他汇报这件事情之时,李克农非常高兴,笑着说:"有恩来做你的'改文老师',这恐怕是两党合作之中的奇事。不但老蒋和白崇禧想不到,就是毛主席,他们也料不到啊,小鬼同志!"

1912年,谢和赓出生于广西桂林,父亲是前清秀才,也算是书香门第。

谢和赓的青少年时,深受二哥谢铁民的影响,谢铁民是中共早期的农民运动领导人。他将《新青年》和《向导》等进步杂志带给谢和赓看,谢和赓通过这些杂志了解了很多革命道理。

1930年,谢和赓前往北平求学,就读于中国大学经济系。1932年,他赶往察哈尔抗日前线,加入到冯玉祥和吉鸿昌将军组建的抗日同盟军之中。

那时的吉鸿昌已经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正是宣侠父。宣侠父欣赏谢和赓的一身正气和爱国情怀,将他介绍给了吉鸿昌,成为吉鸿昌部队之中的一名普通士兵。

图|宣侠父与徐向前、陈赓、左权合影

吉鸿昌是谢和赓的贵人,谢和赓一共只做了3天的三等兵,就被吉鸿昌提拔为上尉秘书兼司令部教导队教员,连升八级。

1933年年底,北方局通知谢和赓有新的任务。原来当时中共决定利用国民党派系之间的矛盾,派宣侠父和谢和赓前往桂系做统战工作。

之所以会选谢和赓,因为谢和赓是桂林人,父亲又是当地有名的儒士、画家,和白崇禧的岳父来往密切,谢和赓和白崇禧的侄子、外甥是同学。

吉鸿昌了解到谢和赓的任务之后,立刻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找冯玉祥。1934年,谢和赓和宣侠父见到了冯玉祥,冯玉祥给广西籍将领李济深写了一封信,请李济深向李宗仁和白崇禧推荐宣侠父和谢和赓。

宣、谢二人就这样打入了桂系内部,他们开始筹谋如何才能进入决策中心,获取更多的情报信息。

谢和赓只是一介文人,他没有上战场打仗的经验,于是就写了一本书——《半殖民地的经济概观》,并且邀请白崇禧的内弟马仲孚合著出版,这也就有了邀请白崇禧做序的理由了。

之后,谢和赓又写了几篇有关广西经济的文章,拿到白崇禧和李宗仁面前请求指导,李、白二人逐渐欣赏起他的才华和谦逊。

因为和马仲孚走得很近,谢和赓常常去白家游玩,和白崇禧的几个孩子打成一片,白崇禧放心将孩子们交给他照顾,谢和赓常常带他们游戏、游泳、打乒乓球。

图|白崇禧

谢和赓还观察出白崇禧不抽烟不喝酒,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一套《三国演义》已经看了很多遍。

谢和赓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白崇禧,还推荐他可以购置一套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

白崇禧甚为欢喜,《万有文库》到达桂林之后,就一同交给谢和赓管理,谢和赓每周会挑选三本书放在白崇禧的床头柜上,白崇禧读完就把书放在大书桌上,谢和赓就明白需要再填补一本。

一次白崇禧的岳父在桂林出意外骨折,白崇禧走不开,谢和赓毛遂自荐前往桂林。

他乘坐着用日本零件组装出来的破旧飞机,可谓是冒着生命危险见到了白崇禧的岳父,并且找了一位名医为他治病。白崇禧的岳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谢和赓谢绝了白崇禧的200元谢款,这件事让白崇禧非常感动,从此对谢和赓深信不疑。

李宗仁那边,谢和赓选择从他的夫人郭德洁入手。

郭德洁出身贫苦,文化程度低,但她勤奋向上,一直想要重新学习。郭德洁有自己的家庭教师,但看谢和赓一直在为白崇禧管理图书,能在200多卷的《资治通鉴》之中迅速找到想要查询的内容,她十分敬佩,询问白崇禧是否能让谢和赓帮自己找些资料。

谢和赓正愁没有办法接近李宗仁,白崇禧应允后,他一直在尽力为李夫人寻找书籍资料。

得到两位桂系领导者的好感之后,谢和赓被任命为广西工商局研究员,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丝毫不敢松懈,为的就是尽快达到党组织给他定下的目标——争取到李宗仁或者白崇禧身边工作。

图|李宗仁、郭德洁夫妇

四个月后,谢和赓的工作有了初步的效果,李、白二人给他颁发了一枚"特别出入证章"。凭借这个证章,他可以无须通报,直接进入李、白二人的住所。按照规定,这只允许发给少将以上的军官,谢和赓能拿到已经是特例了。

谢和赓也没有想到,白崇禧因对他极为器重,将妻子马佩璋的表妹杜荣许配给了他。谢和赓和杜荣根本没有感情基础,如果可以选择,他更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姑娘携手共度一生。但他明白,如果进入了白崇禧的亲属圈子,在白崇禧身边工作的可能性会更大,而拒绝的话,白崇禧心中多少会对他有些芥蒂。

谢和赓向党组织汇报了此事,在党组织的应允之下,决定和杜荣结婚。

抗战爆发前,李、白二人积极主张抗日,和李济深联合通电全国,敦请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立刻对日抗战。可惜后来李济深被蒋介石逼迫出走香港,桂系势单力薄,李、白二人不得不开始寻求和解。

而此时的谢和赓一直在宣传抗日思想,抨击蒋介石,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以局部抗战推动全面抗战"。他所做的一切都被桂系的某些高层官员们看在眼里。

在一次民团干校会上,一向对谢和赓客客气气的李宗仁,突然当着众多师生的面大骂谢和赓搞"共产党宣扬的那一套",并且说他是一个十足的共产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共"。

谢和赓如坐针毡,一句辩解都没有说,任由李宗仁痛骂。

回去之后,他立刻和宣侠父碰头,两人冷静商讨分析后,觉得李宗仁并非是掌握了谢和赓是秘密共产党员的情报,而是最近有人在他面前挑拨是非,想要离间李、白二人的关系。

谢和赓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时刻可能身陷囹圄。但他还没有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如果临阵脱逃,必然会牵扯到其他人。

他愿意拼上性命去赌一把,主动找到了白崇禧,将李宗仁在民团干校会上的话一字不落得告诉白崇禧。

白崇禧根本不相信谢和赓会是共产党,自然而然觉得是有人在里面捣鬼。他承诺谢和赓一定会在李宗仁面前说清楚,也叮嘱谢和赓不要去得罪李宗仁面前的红人。

图|谢和赓

这次危机度过之后,谢和赓也开始自省。因为自己的大意和冒进,差点破坏了组织的计划。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蒋介石终于开始号召全民族抗战,邀请白崇禧前往南京商讨抗日。

桂系内部为此产生分歧,李宗仁认为白崇禧不能去,蒋介石狡诈,白崇禧一去桂系很可能会被分化,白崇禧也是举棋不定。

谢和赓心中焦急,给白崇禧写了一封长信,恳求白崇禧以民族利益为重,迅速前往南京。白崇禧最后决定一同抗日,力排众议,带着谢和赓一起前往南京。

从此,谢和赓正式成为白崇禧的机要秘书,为白崇禧处理日常文件和函电。白崇禧还将谢和赓介绍给蒋介石,他得以成为大本营国防会议之中的唯一秘书,负责国防会议的记录工作。

淞沪会战后,国民党指挥部退守武汉,谢和赓一时间无法和党组织取得联系。周恩来想方设法和他在武汉见了一面。

听说他已经成为了白崇禧的机要秘书,周恩来很高兴,但依旧严肃提醒他:"你不能忘记,你是在'小诸葛'的身边工作,必须事事谨慎小心,步步留意,即便现在开始国共合作,但面对过去的政敌不能掉以轻心,过去血的教训是万万不能忘记的!"

谢和赓将这句话谨记于心。

1938年,蒋介石派人给白崇禧带话,让他安排手下参议刘仲容和机要秘书谢和赓入党。

谢和赓已经因为潜伏任务接受了失败的婚姻,现在让他违背自己的理想加入国民党,他内心自然是抵触的。他向周恩来说出了自己的坚持,周恩来要求他按照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意思来办,不可暴露。

谢和赓发现国民党入党的手续并不严密,在他办完入党的手续之后,只交了参议刘仲容的档案,而将自己的扣下了。当时正是国民党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所有人都以为谢和赓已经入国民党了,没想到他竟然瞒天过海。

不仅如此,谢和赓还发现了刘仲容并不像表面上那般心甘情愿加入国民党。刘仲容内心厌恶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对中国共产党充满同情。因此,他一直在冯玉祥、杨虎城和张学良部之间奔走,最后留在了桂系。

图|谢和赓

谢和赓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和思想状况后,向他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希望他能帮助自己进行党组织的秘密工作,刘仲容爽快答应。

刘仲容的工作性质特殊,每天不用坐班,也没有上下班时间,负责联络各党派的著名人物,搜集有关情报,当然,也包括共产党。所以,他是帮助谢和赓传递情报的最佳人选。

因为刘仲容的加入,谢和赓手中的重要情报可以及时而安全地送到中共领导手中。

与此同时,谢和赓也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爱人。

在和杜荣结婚一年后,谢和赓和杜荣因为感情不和正式分居。白崇禧虽然很遗憾,但从未因为这件事责怪过谢和赓。

1938年,由金山、洪深率领的"上海抗战演剧二队"根据地下党的指示,到桂系宣传演出,谢和赓奉命探望慰问。

当时"二队"最著名的明星就是王莹。

图|王莹

王莹,原名喻志华,安徽省芜湖市人,15岁投身上海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济难会",是当时上海文化界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女革命者。

她主演的《赛金花》名震上海滩,被誉为"女星之英杰"。她还是一名颇有才气的女作家,谢和赓喜欢看她的散文、影评,也能猜到王莹是地下党员。

这是王莹第一次见到谢和赓,她对谢和赓非常仰慕,奈何对方是国民党军官,不是一路人,必须保持距离。

直到一天,李克农正和闹市区和金山、王莹讨论出国演出的事情,远远看到谢和赓的车缓缓驶近,李克农朝着谢和赓连连招手,大喊了一声:"谢和赓!"

谢和赓一直是和李克农单线联系的,他的地下党身份只有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上级领导知道。按照规定,只要有第三人在场,他绝不能和李克农说一句话。

谢和赓这次是给演出团送活动经费的,见李克农身边只有两位自己的同志,他犹豫了片刻,从车上下来,和李克农说了两句话。

虽然只是两句非常简短而寻常的对话,王莹心中荡起了涟漪,她忍不住轻轻喊了谢和赓一声:"同志!"

谢和赓只是看了她一眼,一个字没跟她说,就匆匆上车走了。

这件事传到了周恩来那里,周恩来狠狠批评了李克农一顿。一直到20多年后,李克农在董必武家中回忆这件事还心有余悸:"当时和赓身处虎穴,与'白老虎'作伴,为党做了那么重要的工作,随时可能掉脑袋。幸好当时王莹和金山都是自己人,不然我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图|王莹

李克农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但也没有这件小事让王莹放下心中的防备,和谢和赓终于走到了一起。

1942年,桂林沦陷,谢和赓随同大部队一同前往重庆。

重庆不少左翼文化界人士听闻王莹和谢和赓关系亲密,都极力反对。电影界、戏剧界、新闻界、音乐界都将此事当作爆炸性新闻。郭沫若、田汉等批评王莹"迷恋国民党军官,令人无法忍受",甚至有人责骂王莹"甘当军阀走狗的侍妾"。

每次王莹参加聚会时,都会莫名成为众矢之的。听着同志们的喋喋不休,她明白他们都是好意,但她必须克制住自己的感情,不能为谢和赓说一句好话。

周恩来对谢和赓和王莹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在其他人一次次向他提出阻止谢和赓和王莹的恋爱之时,周恩来总是劝他们心平气和下来:"你们要相信王莹,不要说三道四,不要干涉她的私事。"

而白崇禧那边,因为王莹和"中国救亡剧团"到南洋演出后,为桂系募集了大量的资金,所以白崇禧对谢、王二人的恋爱不曾说过一句指责。

就在王莹已经被这些负面舆论弄得快要崩溃之时,她被批准以国民党海外部视察员的身份前往美国留学。

当时为了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国共两党都向美国派去了留学生。谢和赓和王莹都是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前往视察、学习,实际上他们所有的行动计划都是在周恩来的指导之下进行的。

图|王莹和谢和赓

周恩来在他们出国之前想办法见了他们一面,叮嘱他们在异国他乡一定要真诚相爱,互相学习,为国争光。只是谢和赓还没有正式离婚,中央暂时不允许他们同居、结婚。

谢和赓和王莹听了周恩来的鼓励,非常激动地说:

"我们对党的感情以及我们之间的恋情,将永远像处在初恋之中那样纯洁、真诚,苍天可以作证。"

谢和赓此次出国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白崇禧,白崇禧一直到败退台湾都不知道他是中共的地下党员。

到达美国后,谢和赓接办了华侨报纸《纽约新报》,担任总编辑,负责翻译和撰写社论,向华人华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方针。而王莹则进入了耶鲁大学学习,并且在邓肯舞蹈学院学舞蹈。

苏联、美国和英国等反法西斯阵线的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了世界青年学生代表大会,谢和赓为王莹写了演讲稿,鼓励她向各国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情况。

王莹还和中国留学生们组织了剧团,应罗斯福总统夫妇的邀请,来到白宫演出,随后又前往美国各地巡回演出。

谢和赓和王莹按照党的指示,一直以未婚夫妇的关系,在美国共同战斗了8年。一直到1950年,谢和赓收到了姐姐寄来的和前妻的离婚判决书,和刊登着谢和赓夫妇离婚通告的《桂林日报》。

1950年2月22日,谢和赓和王莹终于结婚,当时他们都已经30多岁了。

图|王莹遗作《宝姑》

1954年,美国兴起麦卡锡主义狂潮,反共极右,迫害进步人士,只要和共产党牵扯上关系都遭到了迫害,谢和赓和王莹也被中情局逮捕。

周恩来总理几次设法营救,最后决定以朝鲜战场上俘虏的美国战俘作为交换,只愿两人能够平安回国。

正当两人准备回国之时,美国移民局又开始了种种阻挠,强迫两人加入美国国籍,谢和赓严肃拒绝:"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绝不加入美国国籍!"

一直到1954年底,两人才从檀香山被"驱除出境",1955年经由香港回到了祖国,在祖国继续从事文化工作。

1974年,因为被诬蔑成"美国特务",王莹含冤病逝。一直到1975年5月,谢和赓才知道妻子已经不在了。

深爱妻子的谢和赓受不了打击,当场晕了过去,半年后返回象山已经精神失常。一直到1979年,妻子的案子被平反后,他才渐渐痊愈。

谢和赓和王莹的婚后生活只有仅仅12年,朋友们都希望谢和赓能够走出来,重新找一位妻子度过余生,谢和赓在朋友的安排下相亲过很多次,都无法接受其他女性。

图|1998年3月8日,谢和赓给王莹扫墓,那天是王莹的生日。

他专门到泰山请工匠打造了一枚戒指,上面写着"王莹宝贝"。他整理王莹的遗作,出版了两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宝姑》和《两种美国人》,又写下了30多万字的传记文学《永远在初恋》,在深深的思念之中度过余生。

为了完成党组织的任务,谢和赓在国共斗争、合作的复杂环境之中艰难潜伏在敌人的心脏,将重要的情报汇报给组织;他选择牺牲自己的婚姻,和王莹相恋十三年却不能公开真实的身份,和恋人在异国他乡并肩战斗。这是一位忠于国家和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对爱人至死不渝的丈夫。